张尚昀 从“当代孝子”走上“社会服务员”
时间: 2024-06-03 22:19:31 | 作者: Kaiyun主页
【核心提示与阅读】河南小伙张尚昀家境贫寒,考入长春税务学院不久,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。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负到长春,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,为老母治病,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,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,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,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,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,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。
如今,虽已悄悄改换了名字,但偶尔仍会有人找他。有一次一位老人找到他所在的单位,说是生活太困难,想找他求助。
因工作表现好,他被从基层国税局借调到了更高的平台上,“现在我就想好好干工作,连假都很少请,不想出名。”
好几年过去了,但他对大学同学和老师曾给他的帮助,仍记忆深刻,甚至连别人资助他的钱的金额,都记得很清楚。
在一些熟人和老师看来,他的这种性格能够说是倔强,也能说是一种自立自强。
如今,张尚昀已在郑州结婚、安家。生活平淡而幸福。(张尚昀_科普百科网)
六年前,河南青年张尚昀,背着重病的母亲边打工、边为母亲治病、边完成自己学业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。时任省委书记徐光春曾专门批示,号召全社会向这位“当代孝子”学习。时光荏苒,跨越六年光阴,再追寻当年的故事,仍旧有一股感动的力量,在这个春天里悄悄生长……
坐在郑州市管城区国税局的办公室里,张尚昀觉得每一天都充满阳光与活力。曾经因外伤而重度脑病的母亲正在逐渐康复;妹妹幸幸一天天长大,在紧张地复习准备高考了……这些平常人看来再琐碎不过的幸福,却是当年张尚昀做梦都不敢想的。
1982年,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一个简陋的农家屋檐下,张尚昀出生了。
新生命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些许快乐,却没有能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。张尚昀出生18天,父亲就因为家里负担太重,选择了离家。张尚昀家里,除了姥姥、姥爷两个老人之外,还有姥爷兄弟五个、大伯和五叔都无子女,全靠张尚昀母亲一个人照顾。沉重的负担可想而知。
父亲离开后,为了维护这个家,母亲没有再嫁,全家靠两亩地、姥爷25元退休金和母亲一点工资过日子。“只有过年的时候,我和姥姥、姥爷才能等着妈拿点肉回来开开荤。”
1986年起,张尚昀的母亲被安排搞检疫工作,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出发,走村串户到各个屠宰点进行例行检疫和收费。日子在母亲的坚强支撑下一天天度过,幸好一家人其乐融融,多少消减了生活贫困的阴影。
妈妈养家的艰辛,张尚昀永志难忘。母亲的乐观和坚强的品质,也镌刻在他的心里,融入了他的血液。
2000年,张尚昀考上了长春税务学院,一丝希望的曙光依稀照进简陋的家中。开学时,工作从不请假的母亲特地请假,陪着儿子去报到。
然而厄运再次光顾。这年10月,下乡搞动物检疫的母亲遭遇车祸而骨折、脑出血,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,但花完了自己微薄的积蓄和亲戚、单位拿的1000余元后,就再也无力继续救治,只好拖着半瘫的身体在家里卧病。
张尚昀放寒假回到家中,才看到令他心碎的一幕。原来为了不让张尚昀担心,母亲和姥姥一直在家里艰难地支撑着,一点都没告诉他。那一年,爆竹声中,张尚昀家过年的食品只有一棵白菜。
“我有一双手,我要撑起这个家!”张尚昀暗下决心。从此他每学期只能有一个月在学校学习,其余的时间,都在外面打工。同时他一有空就争分夺秒抓紧自学,他不仅和同学们一样考过了一门门功课,而且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,在班里的40多名同学中第一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,第一批通过英语四、六级考试,在前6个学期中,有5个学期凭学习成绩拿到了奖学金。
2003年3月,张尚昀操劳一辈子的姥姥去世了,母亲想到姥姥就哭,病也越来越严重了。次年3月,母亲又摔了一跤,生活上更加离不开人照顾。张尚昀索性带着母亲一同到长春,一边打工、一边照看母亲、一边学习。在长春的8个月时间里,娘俩几乎什么样的恶劣环境都住过了,打工的钱太有限了,张尚昀经常是早上熬一锅粥跟母亲吃一天,邻居看到这娘俩太难了,经常好心送来水果、肉,但他们很少接受,这对自尊自强的河南母子,给他们的东北邻居留下了深刻印象,他们搬走后很长时间还总是念叨起他们。
母亲的病随时都靠药维护着。治疗母亲的脑病,打一针特效针就要100多块。张尚昀在一家医药公司搞销售一个月能挣到700块,在长春,张尚昀不但维持了两人的生活,而且让母亲基本上没断过药。
2004年的冬季,张尚昀母子租的屋子里冷气刺骨。母亲的病又渐渐重了,想家的念头日益强烈。想了很久之后,他决定用三轮车拉着母亲回河南……
他托一个卖报的小贩花30块在火车站附近买了辆破三轮车,把母亲安顿在车斗里,捂了三床被子,买了方便面和几瓶水,就上路了。
12月的东北大地,天寒地冻,滴水成冰。为了不让母亲颠得慌,张尚昀把三轮车的车胎放了点气,骑得很慢,像蜗牛似的爬行在长得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。张尚昀自己则戴着一顶棉帽,身上穿了两件毛衣,外套一件羽绒服,手上戴着一双花了两块五毛钱买的毛线摄氏度的天气里,很快所有的衣服都被冻透了。
太阳一次次地从左后方升起,又一次次地在右前方落下。张尚昀面向西南方、面向故乡,千万遍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。脸冻烂了,烂的地方血又在寒冷中凝结起来。而他一点感觉也没有。遇到有雪的地方,他就按路人告诉的办法,捧起雪在脸上、手上狠狠地搓。
从长春到唐山,800多公里的路程,张尚昀用了20多天时间。在唐山一个小饭店,张尚昀停下来给母亲买了两个豆沙包。母亲这时清醒了,发现儿子是用胳膊把包子搂在胸前。她扒下儿子的手套一看,顿时泪如雨下:手套下的皮肤,从小胳膊以下,全是黑紫色,肿得老高。后来很长时间,尚昀吃饭时手都端不住碗。
“孩子,咱不骑车了!”母亲大哭着说。母子俩这才坐上火车,一路奔波,一月初的一个夜里,母子俩终于回到了襄城。
1992年,幸幸的父母离异,谁都不要两岁的女儿。这个可怜的女孩被张尚昀的姥爷抱回家收养。起名字时姥爷沉思道:“这女娃太不幸了。就叫‘幸幸’吧,老天保佑她今后幸福。”
虽然自己也贫苦不堪,张尚昀一家还是用自己的博爱之心、淳朴厚道给了小幸幸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真正的家。张尚昀的母亲对幸幸就像亲闺女,张尚昀对幸幸就像亲哥哥。1997年,幸幸该上学了,尽管还要辛辛苦苦供张尚昀读书,母亲还是在襄城四小给孩子交齐学费报了名。
孩子对姨妈(幸幸对尚昀妈的称呼)的依恋之情,胜似亲生女儿。张尚昀母亲出事后,她有一段时间放弃上学每天守在姨妈身边。为了家里的生活,她在菜市场捡过菜叶,还利用假日顶着烈日在街上卖牛奶、冰棒,一声声稚嫩的叫卖,喊得人心痛,很多认识这个小女孩的人,都伸手来帮助他们。
在困境中,不忘对更弱小者施予爱,这是张尚昀从小就受到的教育,也是他一直恪守的品德。大学时打工,一天张尚昀和几个同事坐公交车,中途一个老大娘拿着老年证上车,却被私人承包车司机赶了下去,老人站在车下直哭。张尚昀取出一块钱对司机说,“让大娘上来吧,我给她买票。”当时,他身上只有几个硬币。
2004年,张尚昀报名参加了公。他说自己之所以想报考公务员,是想在这个“社会服务员”的岗位上,帮助更多的普通百姓。
他时常想起在长春医大医院的情景。那次张尚昀背着母亲去看病,挂号时他把母亲放在挂号大厅的长椅上休息,回来后发现母亲身上盖了一件红羽绒服。也是那次看病时,有个老大爷给他母亲手里塞了100块钱,母亲让他追上还给人家,老大爷火了,“你这孩子咋这么啰嗦?快给你妈看病要紧!”
“我问大爷叫啥,他说,东北人,没名没姓!想一想心里就很暖和。”后来,张尚昀就是穿着那件红羽绒服骑着三轮车带母亲回家。
大学第二学期,班里组织了一次捐款,班长把同学们捐的1000多块钱交到他手里,张尚昀说啥也不要。后来班长急了,他才拿了200块钱。从那时起他就老惦记着“欠班里每个同学五块钱”。
大学期间,张尚昀还两次拒绝系爱心基金,“我一直在打工,不缺钱,系里还有更困难的同学。”老师又生气又心疼地对他说,“你要是再拒绝的话,可真伤了老师、同学的心……”最后,张尚昀流着泪接受了。爱心无处不在,这或许是让张尚昀“挺住”的最为坚强的心灵支柱。张尚昀有两个从不示人的笔记本,据说上面记录了别人给他的每一次帮助,每一笔资助款。他说日后一定要回报这些帮助和温暖。
在那次公中,张尚昀在报考河南开封国税系统的1000多名考生中,取得了笔试、面试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,终于如愿。
“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”。五年时光倏忽而过,那些饱蘸命运无常、人间冷暖的日日夜夜都已成为过去,那些在与苦难抗争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善良、刚强、孝义与真诚,却随着时间的积淀、岁月的磨砺而越发闪出人性的光彩。
2005年,从长春税校毕业的他通过国家公,到郑州市管城区国税局上班。他先后通过注册税务师和经济师资格考试,被评为郑州市业务技术标兵和征管业务能手,荣获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、新中国成立60年感动中原人物等一系列荣誉,并荣获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。
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,在平凡中不断感受着来自家庭和同事们的幸福,并将这份幸福带给他认识的每一个人。
在张尚昀刚上大学的第二个月,他的母亲不幸遭遇车祸,虽抢救回了生命,但留下了重度脑部残疾。
在母亲跟着他在长春的日子里,为了省钱,他们每天的饭菜都是白菜萝卜,早上熬一锅饭吃一天。2004年中秋节,母亲告诉他说想吃月饼了,因为月饼象征着一家团圆,一问,最便宜的月饼也要十几块钱一斤,舍不得买。中秋节这天,他没带母亲出去,晚上回来,突然发现桌子上有半块月饼,他好奇地问母亲哪里来的,母亲说:“我今天拄着拐杖出去,看到路边月饼减价,花两块钱买了一个。自己吃了半个,留了半个等你回来吃呢。”望着这半块月饼,张尚昀怎么也无法下咽,躲在厨房里一个人放声大哭,恨自己无能,恨自己不能给母亲好的生活……
进入工作岗位,一切都是新的,大到具体政策的理解和运用,小到操作程序,他都会向老同志们学习。
他曾被借调到省局12366热线工作。刚开始接听热线的时候,他很有自信,可真正干起来却是冷汗一阵一阵的,经常被纳税人问得哑口无言。
怎样把自己的短板补上来?最简单的答案就是:多学、多听、多看。每天早上6时,张尚昀准时起床赶到办公室,每天晚上,同事们都走了,他还在办公室,把从热线上线以来所有的优秀话单从头到尾都听一遍,边听边记笔记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两个月后,他发现自己从原来一接电话就紧张到后来不紧张了,从原来不熟悉的业务到逐渐的轻车熟路。
也正是有了这种历练,他结合自己的岗位,在领导的指导下,先后写出了《建材行业管理办法》、《药品企业管理办法》等一系列文字材料。同时结合科室工作采写的《钢材企业链条式管理》、《数字化分析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发挥大作用》等文章被省、市局和《中国税务报》采用。
领导和同事们更是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鼓励。他先后报名参加了注册税务师考试和经济师考试。每年的6月份是科室最忙碌的时候,在考前的半个月,他一直在纠结,要不要请个假,来个考前冲刺,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。有一天早会的时候,领导突然对他说:“小张,你是不是马上要考试了?”他笑了笑。领导又接着说:“工作先放一放,交给其他人,你休息一周吧。”看到他有点不好意思,同事们开他玩笑:“小张,好好考吧。考上请我们吃饭,考不上回来加倍干活。”大家一起笑起来。有这样的领导和同事,他还有啥不满足的?正是靠着单位同事的支持和鼓励,通过自身的努力,他先后通过了中级经济师和注册税务师考试,成为市局征管业务能手,并在2010年被评为郑州市业务技术标兵。
参加工作以来,张尚昀内心充满了感激,感谢他的领导和同事一次次给予他无私的帮助;感谢国税给他一个广阔的平台。他总说,有他热爱的工作,有挚爱的亲人,有朝夕相处的同事,有着发自内心的爱,就会很幸福。他将牢记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,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成绩。
5年后的今天,已是国税系统干部的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,尽自己的力量,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
张尚昀从记事起,就没有见过爸爸。和妈妈离婚后,爸爸一直杳无音信。姥爷去世后,妈妈和姥姥含辛茹苦把张尚昀抚养成人。
2000年,张尚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春税务学院,那一年他18岁。在他踏进校门的第二个月,妈妈意外摔伤,脑震荡并落下后遗症,生活不能自理。为了孩子的学业,家里人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千里之外的张尚昀。
2001年初,病中的妈妈没任何收入。要过春节了,可家里只有一棵大白菜,放假回家的张尚昀和姥姥、妈妈3个人抱头痛哭。
2003年3月,张尚昀的姥姥去世。妈妈想到姥姥就哭,脑撞伤继发的癫痫犯得更加频繁。
此前,尚昀基本上是在长春打工,现在要常回家带母亲治病,他只好在郑州及一些周边城市打工。在郑州,他在饭店里洗过盘子。在许昌,他在一家煤矿干过财会。在石家庄和唐山,他干一些搬运的体力活。
“把妈带在身边!到长春去!边打工求学,边带妈看病。”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,张尚昀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。
2004年3月,他从老家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山前姜庄村背起妈妈,踏上了北上的道路。直到2005年5月,妈妈的病情好转后,他才带着妈妈从长春返回老家。
头几个学期,每次开学,张尚昀总是晚回校一两个月,在校时间不超过一半。到最后两年,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打工、为母亲治病上。长春税务学院破例允许他在校外自学,然后到校参加考试,完成大学学业。其间,张尚昀参加长春税务学院6个学期的考试,5次拿到奖学金。2004年,尚未毕业的张尚昀参加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,在数千名考生中,取得了税务稽查岗位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成绩。
2005年5月30日,本报头版刊登大幅照片,并在A03版配发了《大学生背着患病妈妈打工》的长篇报道。报道立即被众多新闻媒体和网络转载。5月31日,《深圳特区报》以“大学生背起病母去打工”为题,对本报的报道进行了全文转载。
6月21日,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小组在第289期“新闻阅评”上评价说:阅评员认为,在有不少人只知道向父母向社会索取而不知道回报的今天,这样的优秀道德品质范例,太值得媒体推荐、受众效法了。
6月30日,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看过该期“新闻阅评”后,作出批示说: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位“当代孝子”,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,在全省人民中增强“努力工作、孝敬父母”的优秀道德、品质,让文明之风在中原大地荡漾。
2005年8月,河南省国税局特意安排张尚昀到郑州市国税局管城分局上班;9月18日,张尚昀荣膺“全国十佳孝贤”榜首。
“常有人问我,做公众人物感觉怎样?我无从回答。”张尚昀说,“因为我自始至终是普通人,我有缺点,有自己的性格,尽管生活曾经给过我打击,但我一直坚持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,从未改变。”
至2010年7月,已工作5年的张尚昀,先后在郑州市国税局管城分局从事过人事、法规等工作,并借调到省国税局半年,如今任管城分局法规科副科长。
谈起过去,他感慨不已。在经历了生活的洗礼之后,人会变得对一些事情更坦然与释然。他认为,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,就是内心深处既感到压力也感到责任,更有深深的感激。
“我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,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,但社会给了我太多,这一直让我很惭愧,也督促我努力进取。”他谈道,这几年他体会最深的是,社会上还有很多困难的家庭,一些孩子和他的成长环境相似,他们在物质上、精神上都需要关怀与引导。
同样的命运,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切,使张尚昀走近他们,帮助他们。工作之余,张尚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无论物质上的帮助还是精神上的鼓励,只要需要他的地方,他都积极去参加。
“每每看到办公桌上厚厚的来信,我都很感动。”张尚昀说,这些信都是17岁到24岁之间的年轻人的信,他们需要努力而没有方向,知道奋斗而又信心不足,他们迟迟走不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,都是一颗颗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心。我需要做的,就是给他们支持,无论多少。
历经风雨,张尚昀一直想给自己这几年的生活下一个定义,但却发现很难。除了谢谢所有的一切,还有就是好好生活,好好工作,尽自己的力量,为这个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“我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,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,但社会给了我太多,这一直让我很惭愧,也督促我努力进取。”
张尚昀,在近日揭晓的“全国十大孝贤”评选中,被评为全国十大孝贤之首,在河南各界引起广泛关注。团河南省委、省青联、省学联、省少工委做出决定,在全省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向张尚昀学习的活动。
张尚昀的家在河南省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。2000年,张尚昀被长春税务学院录取时,家里除了他和母亲,还有年届九旬的姥姥,母亲张桂梅在乡畜牧站工作,每月仅有200多元工资。
靠母亲每月省下来的100元生活费,张尚昀撑到寒假。回家一看,母亲卧病在床,他才知道,几个月前母亲出车祸,患上重度脑部残疾。
寒假开学后,张尚昀本想休学打工照顾母亲,可在母亲的逼迫下再次回到学校,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。但是,由于这样打工收入太低,连自己都难以养活,他只好在2001年7月向学院申请休学,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。
为挣钱养家,张尚昀什么活都愿意干。在郑州,他在饭店里洗过盘子、卖过菜;在许昌,他在一家煤矿做过财会;在石家庄和唐山,瘦弱的他还干过搬运工。
有一次,他在石家庄做搬运工,一整天没有守到活儿,也一整天没吃饭。等到下半夜,终于有个老板来叫人拉沙,他兴奋地和几个民工一直干到天亮。最后结账的时候老板看他太瘦弱,多给了他10块钱。
学校了解到张尚昀家庭的不幸以及他打工救母的事情,破例允许他在校外自学,然后到校参加考试,完成大学学业。张尚昀就利用打工的空闲时间看书学习,然后在每学期的最后1个月回学校集中上课和复习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在班里40多名同学中,张尚昀第一个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,第一批通过英语四、六级考试,在前6个学期中,他有5个学期凭学习成绩拿到了奖学金。
可是命运的打击接二连三。2003年,张尚昀的姥姥去世。这年冬天,母亲又摔了一跤,病情更加严重,生活不能自理。张尚昀毅然决定,把母亲带在身边,打工求学。
在长春,张尚昀租了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小屋和妈妈住了下来。每天,张尚昀早上5点起床读书,7点半去上班。晚上干完活回到家照顾母亲睡下后,自己再读书学习。
2004年年底,尚未毕业的张尚昀参加了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。在数千名考生中,他取得了税务稽查岗笔试第一名的成绩。
后来,张尚昀的事迹引起了家乡河南新闻媒体的注意,关于他的报道,很快感动了社会。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等专门批示,号召向这位“当代孝子”学习。
今年5月初,襄城县湛北乡动员党政干部为张尚昀母子捐款5000元。5月31日,郑州一家医院把张尚昀的母亲接到郑州免费治疗。
8月底,河南省国税局根据张尚昀的实际情况,为方便其就近照顾母亲,特事特办,将已被开封市国税局录取的张尚昀改派到郑州市管城区国税局上班。
河南小伙张尚昀家境贫寒,考入长春税务学院不久,因母亲患重度脑部残疾生活陷入困顿。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他把患病的母亲从农村老家背负到长春,白天背着母亲外出打工挣钱,为老母治病,晚上守着母亲挑灯夜读,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,在六个学期中五次拿到奖学金,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,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,被录用为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。
张尚昀从记事起,就没有见过爸爸。和妈妈离婚后,爸爸一直杳无音信。姥爷去世后,妈妈和姥姥含辛茹苦把张尚昀抚养成人。2000年,张尚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春税务学院,那一年他18岁。在他踏进校门的第二个月,妈妈意外摔伤,脑震荡并落下后遗症,生活不能自理。为了孩子的学业,家里人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千里之外的张尚昀。
2001年初,病中的妈妈没任何收入。要过春节了,可家里只有一棵大白菜,放假回家的张尚昀和姥姥、妈妈3个人抱头痛哭。
2003年3月,张尚昀的姥姥去世。妈妈想到姥姥就哭,脑撞伤继发的癫痫犯得更加频繁。
此前,尚昀基本上是在长春打工,现在要常回家带母亲治病,他只好在郑州及一些周边城市打工。在郑州,他在饭店里洗过盘子。在许昌,他在一家煤矿干过财会。在石家庄和唐山,他干一些搬运的体力活。
“把妈带在身边!到长春去!边打工求学,边带妈看病。”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,张尚昀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。
2004年3月,他从老家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山前姜庄村背起妈妈,踏上了北上的道路。直到2005年5月,妈妈的病情好转后,他才带着妈妈从长春返回老家。
头几个学期,每次开学,张尚昀总是晚回校一两个月,在校时间不超过一半。到最后两年,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打工、为母亲治病上。长春税务学院破例允许他在校外自学,然后到校参加考试,完成大学学业。其间,张尚昀参加长春税务学院6个学期的考试,5次拿到奖学金。2004年,尚未毕业的张尚昀参加河南省税务系统公务员招考考试,在数千名考生中,取得了税务稽查岗位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成绩。
2005年5月30日,本报头版刊登大幅照片,并在A03版配发了《大学生背着患病妈妈打工》的长篇报道。报道立即被众多新闻媒体和网络转载。5月31日,《深圳特区报》以“大学生背起病母去打工”为题,对本报的报道进行了全文转载。
6月21日,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小组在第289期“新闻阅评”上评价说:阅评员认为,在有不少人只知道向父母向社会索取而不知道回报的今天,这样的优秀道德品质范例,太值得媒体推荐、受众效法了。
6月30日,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看过该期“新闻阅评”后,作出批示说: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位“当代孝子”,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,在全省人民中增强“努力工作、孝敬父母”的优秀道德、品质,让文明之风在中原大地荡漾。
2005年8月,河南省国税局特意安排张尚昀到郑州市国税局管城分局上班;9月18日,张尚昀荣膺“全国十佳孝贤”榜首。
《诗经》云: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,“哀哀父母,生我劳瘁。”在张尚昀的身上,传承着一个孝字。母亲病重不能自理,张尚昀脚蹬三轮车,千里走单骑,两送母亲往返于东北与河南,求医问药,打工上学。这辆三轮车负载的不只是恪尽人伦的孝道,而且还承荷着千百年来铸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孔子曰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在张尚昀看来,为人子孝敬父母,是天经地义的法则,是身体力行的义务;孝就是知恩感恩,就是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,报答社会的培育之恩。
行孝,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躬行,更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丧气、不悲观。面对母亲被病魔击倒、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丧失,九旬外祖母还需他赡养的严酷现实,张尚昀没有气馁,没有低头,而是以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。他一边劳其筋骨,勤工俭学,一边苦其心志,发奋读书。历经坎坷,孝心不改,历经磨难,穷且益坚。张尚昀吃苦耐劳、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,笑对人生、直面苦难的人生态度,锲而不舍、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,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孝义之歌。孝为德之本,百善孝为先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敬之心,就很难想象他会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人、关心社会、热爱祖国。陈毅元帅62岁时为重病在床的老母亲涮洗尿裤,孔繁森两赴西藏前向老母亲跪地辞行。这些感人至深的懿行,彰显出党的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,被世人传为佳话。张尚昀说自己和这些前辈相比,是“一棵小草”。而这棵质朴的“孝义之草”,为了照料母亲,不惜休学返乡,在病床前为母尽孝,赤子之心熠熠闪光。正是这棵质朴的“孝义之草”,用躬行孝义折射出中华文明的道德之光,照亮了青年人的心灵。
儒家之孝,演绎成五伦之孝,推家及国,以孝齐家,以孝治国,达至和谐大同。应该说,这是将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高度统一的思想精华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,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的。张尚昀深谙家和万事兴的道理,面对家庭的不幸、生活的艰辛,他挺身而出,遮风挡雨,无怨无悔。他坚信,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,定能赢得和谐幸福的明天。张尚昀的孝义德行告诉我们,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我们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基础,社会成员的孝义德行本身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。时代呼唤张尚昀这样的孝子,社会需要千千万万个张尚昀式的孝义之士。
9年前,“张尚昀”的名字,频频见诸报端,成了“当代孝子”的代名词,他背母求学的励志故事曾让无数人落泪,也引来众多官方人士的关注。如今,在河南省国税系统做公务员的他,已悄悄改了名字,也不愿让别人再谈起他曾经的故事。最近几年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的他说,现在只想做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。
“我的事儿,过去快十年了,真没啥好写的了。”在多次沟通后,低调的张尚昀才愿意“坐下来聊聊”,但提出“不能拍照”。
采访的那天早上,他刚从外地执行公务回到郑州,眼神中透着疲惫,依旧高高、瘦瘦的。
如果把眼前的他,与9年前新闻报道时的照片相比,能明显看出,这位已经30多岁的男人,举手投足间,褪去了当初的稚
提起当初“成名”的经历,他仍说这很偶然,“到现在,我都不认为我做了多了不起的事,用农村的土话说,‘就是对自个儿的娘比别人好那么一点点’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如今,虽已悄悄改换了名字,但偶尔仍会有人找他。有一次一位老人找到他所在的单位,说是生活太困难,想找他求助。
因工作表现好,他被从基层国税局借调到了更高的平台上,“现在我就想好好干工作,连假都很少请,不想出名。”
好几年过去了,但他对大学同学和老师曾给他的帮助,仍记忆深刻,甚至连别人资助他的钱的金额,都记得很清楚。
在一些熟人和老师看来,他的这种性格能够说是倔强,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立自强。